琥珀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贝多芬ldquo幽灵rdquo钢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bdfzyyq/131216/4308635.html

路德维希·凡·贝多芬(LudwigVanBeethoven)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,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,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。

这首第五钢琴三重奏(Op.70No.1)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三重奏,这首作品被视为贝多芬中期创作风格(-)的代表作,与这首钢琴三重奏同时期的作品还有著名的“第五交响曲-命运”“第六交响曲-田园”等众多名作。

路德维希·凡·贝多芬(LudwigVanBeethoven)

第五钢琴三重奏又被称为“幽灵三重奏”。这首重奏曲得名“幽灵”,是因为贝多芬著名的学生车尔尼在谈及这首三重奏时提到,第二乐章使他想起了莎士比亚悲剧“哈姆雷特”中哈姆雷特父王的幽灵。

从乐曲结构上看,贝多芬将第二乐章的长度拉长,而首尾的一三乐章则较短,使得乐曲结构呈拱形分布。这使我们想起了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,巴托克也同样采用了贝多芬式的拱形结构。

贝多芬钢琴三重奏Op.70No.1手稿

第一乐章

开篇非常具有戏剧性,三件乐器同时在ff中爆发出坚定的上行主题,随之而来的却是非常意外以及具有迷惑性的F音,紧接着大提琴转入D大调如歌的抒情旋律。整个乐章充斥着张力,意外与对比。这个乐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发展部三个乐器的模仿与卡农。钢琴,小提琴,大提琴你追我赶,咬着对方旋律的尾巴,谁也不让谁。

第二乐章

这虽是贝多芬钢琴重奏作品中最慢的慢乐章,但却极富表现力。

第二乐章一开始,便是弦乐与钢琴的对话,弥漫着一种灰暗的气氛,随后大提奏起了令人心碎的旋律,很快三个乐器便将音乐推上了一个情感的高点,音乐随后转入发展部,弦乐依次拉出压抑的旋律,而钢琴则在旋律下方奏出不间断的六连音,带来一种不稳定的感觉。

贝多芬的慢乐章虽慢,却张力十足。对于听者而言,欣赏这个慢乐章是一种震撼的体验,而对于演奏者而言,却是极不容易处理与演奏的。在演奏这个乐章时,如何理解贝多芬碎片化的素材,极不稳定的和声,以及近似交响乐式的写作方式,及其严谨的记谱,对于演奏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
第三乐章

经历过第二乐章的阴郁之后,由钢琴从D大调上引出了完全不同的第三乐章。前面我们提到,这首曲子创作于年。在年时,贝多芬就已经出现了耳聋的前兆了,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他的耳疾不断发展,在晚年时完全失去了听力。

在这样绝望的境地下,贝多芬却留下了这样的书信和文字:

“当别人站在我的旁边,听到远方的笛声,而我一无所闻……这类事件已使我濒于绝望,差一点只能用自杀来收场,是艺术,是她留住了我…在我还没有完成交给我的全部使命之前,就离开这个世界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”

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要我向它弯腰,是不可能的….啊,把生命活上他一千次,这该多美啊!”

第三乐章主题旋律给人带来一种充满希望的光明感,经历了二乐章的磨难后,贝多芬并没有退缩,而是带着坚定的信念,又重新歌唱了起来。这个乐章具有一种向上,明亮,带有一丝幽默,不断发展,最后以凯旋般的热情结尾。就好象这是贝多芬对人生与困境态度,这种贝多芬音乐中英雄主义,体现了我们常常歌颂的贝多芬精神,若是能从第一乐章完整地听到第三乐章,跟随贝多芬的情感与思路,从充满张力的第一乐章出发,来到压抑的第二乐章,最后回到光明,凯歌般的第三乐章,我相信一定会给听者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。

何为钢琴三重奏?

钢琴三重奏,包括钢琴,小提琴,与大提琴。该体裁由海顿,莫扎特,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确立并发展。

在早期海顿与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中,钢琴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,比重也较弦乐更多。

而相比海顿与莫扎特,在贝多芬的钢琴重奏作品中,弦乐的地位大大提升,三个乐器可以说是平起平坐的,这样的创新使得钢琴三重奏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与张力大大增强。

大提琴同学的排练感想

钢琴三重奏与弦乐四重奏同为室内乐,但与弦乐四重奏不同的是,在排练与演奏钢琴三重奏时,如何去协调钢琴与弦乐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乐器,是需要演奏者去考虑的一个问题。

对于钢琴而言,作为打击乐器在慢乐章时,演奏者需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去掉钢琴本身的打击属性,学会像弦乐一般歌唱。(琥珀Ps:首先钢琴是键盘乐器,但是钢琴的发音方式属于敲击类型,所以古典音乐圈中经常有人将水平不佳的钢琴演奏比喻为打击乐。)

而对弦乐而言,钢琴发声容易,起音快,与弦乐发声原理完全不同。所以弦乐演奏者需要去适应钢琴打击乐器的属性,并在一定程度上去调整自己的演奏法。

比如在第一乐章的发展部(图例1),钢琴与弦乐先后奏出同样的十六分音符旋律,这里需要弦乐调整演奏法,使得弦乐声部发出像钢琴一般清晰灵动的声音。以大提琴为例,这个十六分音符的演奏与弓段相关,需要一开始就在弓根演奏。同时也需要对弓子弹跳和音符的颗粒性控制把握恰当。

图例1(从上往下第2行与第6行乐谱为大提琴)

小提琴同学的排练感想

如果知识面不够广,了解不够深刻的话,是不可能真正把握好作曲家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的。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重奏作品时,不仅可以对重奏作品的演奏法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认识,同时对于贝多芬的,或古典时期的一些其他作品也越来越清楚该怎么去表现。

我们在演奏贝多芬的重奏作品时,对于”音响效果”有新的认识,在演奏中,应该更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